欢迎来到bwin中国官网现在时间是:
访问旧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耕读路上】学院研究生赴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开展“再寻垦荒精神,续写青春华章”社会实践
发布人:许琳发布时间:2024-08-17

(通讯员:谭晨冉 胡志宏)728日至31日,学院再寻垦荒精神,续写青春华章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延续2022年江西共青城、2023年浙江大陈岛追寻垦荒精神之旅,远赴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纪念馆实践研学、拜访老垦荒聆听故事、重走垦荒路体悟初心等方式,系统完成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学习与感悟,汲取奋进力量,续写青春华章。

走进纪念馆实践研学,了解垦荒历史

729日,实践团成员在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建馆负责人、共青农场原副场长石俊林的带领下前往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实践研学,了解垦荒历史。步入纪念馆大厅,正面的巨幅铜像浮雕映入眼帘,浮雕中央为1955830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在首都工人体育馆为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授旗、垦荒队队长杨华庄重接旗的场景,突显出青年志愿垦荒队气壮山河赴荒原,为国分忧当先锋的高大形象,寓意着祖国大江南北三地3000多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意志坚定、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团队成员张婷婷说:这群热血青年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背井离乡开垦荒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走进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林诗琦 摄)

纪念馆内,一件件垦荒物件、一张张留存照片、一幅幅真实场景,展现出一代代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艰苦卓绝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诉说着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19555月,毛主席发表了‘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团中央向全国青年发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1955830日,以北京青年杨华同志为首的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从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手中接过新中国第一面垦荒大旗,以践行‘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坚强意志,奔赴北大荒——萝北县境内,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的帷幕。在他们的带动下,两年内,来自北京、天津、哈尔滨、河北、山东5省市14批共计2602名青年,奔赴黑龙江省萝北县垦荒;上海市98名青年抵达江西省鄱阳湖畔垦荒;温州、台州467名青年分批抵达浙江省大陈岛垦荒”,讲解员张东升带领大家回顾历史脉络,石俊林则介绍展品背后的生动故事,互为补充更好展现垦荒历史。团队成员曾晨威说:踏上这片土地,看到上千名年轻的垦荒队员毅然选择开垦荒地,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内涵。这也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垦荒精神都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730日至31日,实践团成员先后前往北大荒垦荒机械记忆馆、北大荒博物馆等地实践研学,从不同角度全面学习了解垦荒历史。走进北大荒博物馆,迎面而来的铜墙上镌刻着12429个北大荒开发建设者的名字,这一幕让我深深震撼,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深刻含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青春的律动、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无私奉献、勇于开拓,为的是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团队成员张婷婷说到。

前往北大荒垦荒机械记忆馆、北大荒博物馆实践研学(林诗琦 摄)

拜访老垦荒聆听故事,感悟垦荒精神

730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天津志愿垦荒队发起人杜俊起老人家中,聆听垦荒故事,感悟垦荒精神。

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胡耀邦同志也向全国青年发出号召,号召大家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正是青年的热情,北京率先组织了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消息很快传到了天津,引起了强烈反响,天津的有志青年情绪高昂,纷纷追问北京组织了开荒队,天津为什么不组织?于是我就向天津团市委递交了一份组建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并批准我作为一名垦荒队员的申请书,提到当年发起组织天津志愿垦荒队的初衷,杜俊起如是说到。随着老人的讲述,也将大家带回到那段艰苦且热血的峥嵘岁月。

拜访杜俊起老人,聆听垦荒故事(林诗琦 摄)

什么都没有,空旷的原野,见不到人影,处处沼泽地,野兽乱窜,回忆起来到垦荒地的第一印象,杜老沉重的说:夏天蚊虫成群,晚上蚂蚁和蛇会爬到被窝里,冬天风雪极大,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3℃问及杜老如何克服困难时,他告诉大家,蚊子多,我们就想办法把脸护住,晚上蚊子多就出去点火熏蚊子,要么就蹦蹦跳跳表演节目,也是一种革命乐观主义;冬天温度低,就把棉衣、棉袄、棉裤、狗皮帽子穿在身上睡觉,第二天哈气都结上了冰,听着杜老的讲述,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的垦荒年代,不禁为他们的精神所震撼。

如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祖国粮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曾经一片片的荒凉,也变成了一幅幅画卷,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代代垦荒人的努力,而经过多次手术且已90岁高龄的第一代垦荒人杜俊起老人,今天仍然在热情的向大家分享垦荒精神。问及原因,杜老动情地说:因为有精神支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最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听从党的召唤。我想,讲讲垦荒历史,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教育。杜老将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动,矢志不渝做垦荒精神的传播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谈及对当代青年的期待,杜俊起老人认真地说:关键是有要坚定的信念,坚定地跟党走,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给老百姓办好事。同时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才给做更多的贡献。

杜俊起老人尽管已经90岁高龄,但回忆起垦荒时的种种依然精神矍铄,眼里总是那么火热,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还有这么多年轻的生命也奉献给了这份事业,他们的青春是充满热情的,一直都在不停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不怕艰辛,将青春和热血撒在祖国大地,诠释生命的意义,从杜老家中出来,团队成员冉雨昕说到。

重走垦荒路体悟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用脚步追忆岁月,用行动丈量历史,730日下午,实践团成员重走垦荒路体悟初心,汲取奋进力量。面对团队成员对于垦荒路位于山上的疑惑,讲解员张东升说道:山下丛林非常浓密,且有很多沼泽,对比之下山上更容易行动和开垦。当年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实践团成员一路走,讲解员一路讲,带领大家见证垦荒队员伐木运输、开垦荒地、建防空洞、恢复植被等事迹。

重走垦荒路(胡志宏 摄)

回望走过的这段垦荒路,团队成员林诗琦感触颇深:短短几十分钟的路程已经令我汗流浃背,惭愧不已,先辈们努力铺平的道路在我脚下却依然艰难。面对一些青年在先辈们的福泽中逐渐躺平,我想重拾垦荒精神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为了激励当代青年人奋勇拼搏、懂得珍惜!

社会实践期间,实践团还前往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学习当地历史文化;前往共青农场水稻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化农机园区,宝泉岭国家现在农业产业园等地,在今夕对比、时空转换中感受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变化,感悟北大荒北大仓的沧桑巨变与精神力量。

参观宝泉岭国家现在农业产业园(胡志宏 摄)

参观共青农场水稻科技示范园区(实践团 供图)


审核人:熊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