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biwn必赢网址2024年“学术希望之星”评选于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我们2022级农业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王文涛同学获评。
王文涛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与修复,聚焦Cr(VI)的迁移转化机制及治理策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等期刊发表4篇论文。在科研过程中,他深入分析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微观形貌与晶体结构,通过批量实验与数学建模,揭示铬在不同铁氧化物土壤中的转化规律,并量化了铁氧化物、有机质与微生物在铬还原中的作用,这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不仅为高效、环保的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粮食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
“学术希望之星”评选现场
从“识土”到“懂土”
回溯学术轨迹,2016年,他踏入biwn必赢网址环境工程专业,开始了“识土”的旅程。在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时,他虽然感到迷茫,但凭借对科研的热忱,他稳步扎根,逐步构建起学术框架,夯实了基础。凭借优异成绩,他成功保研进入硕士阶段,开启了“研土”的深入探索。在硕士期间,他明确研究方向,逐步深化对土壤特性与污染机制的理解,学术能力日益显现。2022年,他迈入博士生涯,正式进入“懂土”的阶段,深入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机制及修复策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此期间,获得“十大自强之星”、“学术希望之星”等40余项荣誉。
做无畏的科研探索者
回溯博士生涯,王文涛的关键成长,是在科研自主思维与“解题”能力上的飞跃。初入学术殿堂,他曾困于经验的藩篱,依赖他人思路,缺乏创新的勇气。然而科研之路充满挑战与荆棘,经历了无数实验的失败与挫折,这些都成为他蜕变的契机。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他重塑了学术自信,逐步摆脱对他人思路的依赖,在实验设计、难题分析、创新突破等方面逐渐驾轻就熟,实现了科研全过程的自主探索。
科研之旅,王文涛如同无畏的探索者。记得在合成修复新材料时,经历了40轮失败,实验室里弥漫着失败的阴霾,但这些并未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更强的斗志。终于,成功的曙光破晓而至。面对设备操作的困难,他从零起步,经过不断摸索,从生疏到娴熟,再到能够独立维修,赋予科研器械新的活力,为自己的研究扫清了重重障碍。生物信息分析的难题则像座雄关,王文涛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钥,深入学习文献和教程,借助智能工具与线上课程不断突破,展现出顽强的探索精神与灵活的应变能力。
知识赋能未来
在知识技能的不断进阶中,王文涛总结出了“三段论”的方法论:“理论奠基、实践赋能、反馈升华”。通过系统阅读和网课汲取智慧,深化实践操作并定期向导师请教,通过不断的反馈与复盘,他构建起了稳固的科研基础,不断推动个人能力提升。
展望未来,王文涛将目光锁定在红壤重金属污染的精准修复上。红壤,作为我国农业的根基,正遭受工农业污染的侵蚀,导致肥力衰退、生态失衡,粮食安全与“双碳”目标面临严峻挑战。王文涛怀着赤诚之心,勇挑重担,致力于揭示污染源头、研发修复技术,为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他的研究不仅与国家“双碳”战略紧密契合,还旨在激活土壤碳汇潜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生态农业的繁荣。王文涛的科研梦想,正如一曲雄浑的乐章,奏响着农业振兴的崭新篇章,带领生态农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谈到此次获评“学术希望之星”,王文涛难掩激动:“这项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往努力的认可,更是未来的动力源泉。背后凝聚着师友和家人的支持,这份力量不可或缺。我将珍惜这份荣誉,继续提升自己,勇攀学术高峰,也希望能激励更多同学追求卓越、不负期望,将深情厚谊转化为学术繁荣的动力。”
文字:韩筱璐
图片:邹思令
编辑:许 琳
审核:许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