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谢依莎 宋艳暾)自 9 月 1 日起,我们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水土保持方向)2022 级的学子在宋艳暾老师与郭忠录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宜昌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及神农架林区两处地点,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水土保持林学》专业特色课程野外实习。
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实习中,主题为认识重大工程水土流失相关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修复与水土保持内容。同学们通过参观三峡移民博物馆,聆听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充分认识到三峡水利工程的重大意义,也深入了解了三峡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的环境与社会影响,以及前辈们所承担的重大责任与担当。从专业角度来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和运行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水土流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而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至关重要。例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边坡防护、植被恢复等措施,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峡工程的实习中,同学们先后在坛子岭、截流园,大坝模型园等地开展了学习。在坛子岭上,不仅仅能俯视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近距离观察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线五级船闸。截流园保留了许多工程建设的历史回忆,也有很多工程实施过程中和完工后的环境修复措施。宋老师也不时为同学们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将眼前的模型与过往知识结合。当晚于基地进行了前两日的Vlog汇报展示。
同学们在前往学习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河漫滩修复基地及水土保持科技园的过程中。随着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四个不同的研究室:物种保护研究室、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室、生态修复研究室以及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室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具体试验设备,开展工作的方式和实施过程。该研究所一直坚持长江流域珍稀及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围绕三峡坝区生态修复工作,打造国内较大、种类较多的长江流域特色植物园。河漫滩修复基地和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学习中,现场观察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代表性水土保持措施,并实习记录了园区内不同类型措施和典型植物种类。这些措施包括植被护坡、石笼、草边沟等,不同的措施适用于不同的地形和土壤条件,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转战第二个实习地点——神农架林区。入住biwn必赢网址科创中心,所有同学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神农架的实习期间,包括天然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变化、道路边坡防护和植物样方调查方法与水土保持功能等内容的实习。垂直地带性是三个地带性分布的特征一直,是天然植被分布的重要特征,对于掌握气候、土壤条件下的天然植被分布特征,并运用到工程影响环境的植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垂直地带性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差异,从而导致植被类型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同学们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路线调查工作。掌握并使用外业工具和专业软件,记录海拔高度变化条件下,优势植被类型、密度、物种组成和生长形态等的变化。
次日前往神农天池,同学们开展了样方调查工作,探究区域内乔木分布、灌木分布、草本分布及枯落物厚度等情况。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样本数量过多,起初同学们进展缓慢。同行的宋老师和郭老师传授经验、进行指导,使样方调查得以顺利开展。对于乔木分布的调查,同学们测量其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判断其生长状况和在群落中的地位。对于灌木分布,记录其种类、数量、高度和盖度等参数,分析灌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草本分布的调查则注重种类的识别和数量统计,以及与其他植被的相互关系。枯落物厚度的测量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状况,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神农架科创中心,同学们开展了实习过程中的第二次线下汇报。各小组汇报完毕后,宋老师对同学们的汇报进行了肯定,并进行了补充。返校后,各小组对上阶段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处理、整理,于三教开展了最后一次线下汇报。
此次实习,同学们不仅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素养,更深刻体会到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同学们看到了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措施对重大工程的重要保障作用;在神农架林区,同学们见证了自然生态系统中水土保持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意义。这次实习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提高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他们在水土保持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谢依莎
文字:谢依莎
编辑:汤春燕
审核:宋艳暾